波浪Swell(浪向、浪高、周期)
瞭解衝浪點的基本信息后,我們進入衝浪預報中的重點項——波浪(Swell)。衝浪預報中,波浪的方向、平均高度、周期是三大波浪的指標,網站還會根據一系列數據測算波浪的能量。中文語境下,“海浪”一般代指海上的波浪,無論是由風產生的風浪或是洋流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海浪均能以“海浪”表示,但這樣并不合適。要更加正確地理解衝浪預報或深入瞭解衝浪活動,我們應該對波浪Swell的各種形式進行區分,如風浪、海浪等。
自然環境多樣且複雜,形成的波浪也是千變萬化。海面上的漣漪看似雜亂無章,但實際上波浪往往由多個規律的波浪拼凑而成,他們都是有跡可循,衝浪預報中的波浪Swell正是氣象部門通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相對規律的數據。當然測算的數據并不完全準確,但不管如何也是一項十分有用的參考。
衝浪預報中一般會給出兩到四組的波浪(Swell)數據以供參考,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對衝浪點波浪情況進行分析,並規劃衝浪行程。
浪向(Swell Direction)
北(North,縮寫N),西(West,縮寫W),南(South,縮寫S),東(East,縮寫E),是地理上表示方向最方便的方式,也是大家冲衝浪預報中看到一系列S、SE、SSW等符號所表示的方向信息,這些符號既能用於表示浪向也能用風向。與表示地理位置不同的是,方向標志代表著波浪從該方向湧向監測點,而非從監測點往該方向湧出。例如:浪向為S(South)表示波浪從南方湧向監測點,並從北方或其他方向離開。
除了東南西北最基礎的方向外,還有更細分的組合如SE、SSE、WSW等方式以表示更加準確的波浪數據。除了使用符號來表示方向外,一些衝浪預報還會使用角度,0°代表正北方向,90°為正東方向,180°為正南方向,270°為正西方向,以此類推。圖片為方位示意圖,通過對照方位圖的指向,可大概了解波浪的流向。
怎樣的浪向才合適衝浪呢?這問題既複雜又簡單,因爲需要根據衝浪點實際情況(如海床環境、浪型、衝浪方向等)進行分析才能獲得答案,這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撐。較簡單的分析方法是:通過地圖查看湧入衝浪點的浪是否能不被阻擋地擊中衝浪點中的起浪因子(海灘、岩石、礁石、珊瑚等)來確定合適的浪向。

以下圖的衝浪點爲例,通過衝浪點的地圖情況來看,NE方向至SE方向(15°~135°)的波浪方向最適合衝浪活動,而來自S方向至N方向(180°~360°)的波浪方向并不適合衝浪。通過地理位置以及衝浪點信息可以大致對衝浪點的最佳浪向有所判斷。

儘管我們知道最佳的浪向爲何,然而波浪監測點一般不設置在沿海區域,大多都會被放置在更深的外海區域。波浪監測點至衝浪點之間仍有一段距離,多變的海風、海床情況、潮汐、日出日落、溫差等都會影响浪的流向,因此衝浪預報中的衝浪點浪向為估算數據。
浪高(Swell Height)
浪高是衝浪預報中另一項重要數據,由於衝浪活動在歐美更流行,大多衝浪預報都默認使用英尺ft作為波浪高度的單位。 3英尺約為1米,當你對英尺單位沒有任何概念時,嘗試將其轉化為國際單位(米)則更容易理解。天氣預報或衝浪預報中的浪高數據為平均量,且由外海區域測量所得,因此儘管衝浪預報中浪高數據並不理想,而實際衝浪的過程中卻可能遇到幾個巨浪。
衝浪過程中浪高(Wave Height)對衝浪者技術以及使用衝浪板的類型的要求有所不同,對於初學者而言,不適合過高過強的浪,巨浪破碎后伴隨著更大的能量,對初學者可能構成危險。長板衝浪板浮力大,更容易被波浪所推動,更容易抓2ft(0.6m)以下浪高的海浪。短板衝浪板機動性能好,適合較高的海浪下進行衝浪,使用短衝浪板在3ft(1m)以上浪高的海浪衝浪能帶來更多的衝浪樂趣。10ft(3m)以上浪高的海浪對於非專業的衝浪者而言危險性較高,稍有閃失對衝浪板或是人身安全都可能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因此不建議初學者者在這個高度的海浪進行衝浪。
衝浪預報的浪高為深海區域所測量到的浪高,非實際近岸衝浪點的浪高。衝浪點由起浪因子(沙灘、礁石、岩石等)造成的浪往往高於衝浪預報中的浪高,且不同衝浪點的環境不盡相同,浪高數據并不能以固定標準套用到所有的衝浪點。有的衝浪預報甚至將潮汐的升跌叠加到浪高數據裏,使得漲潮時浪高數據十分誇張。一些衝浪點并不需要多高的浪高就能產生足以衝浪的波浪。實地考察衝浪點情況並與衝浪預報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是讓你能夠準確地分析該衝浪點衝浪預報最有效的方法。
波浪周期(Swell Period)
深入瞭解衝浪預報以前,對衝浪周期(Swell Period)的理解多少會有認知誤區,不少初學者認爲:“波浪周期越短越頻密,衝浪者也因此有更多的衝浪機會。”然而實際衝浪的過程中,過短的波浪周期對衝浪百害而無一利。短波浪周期會分散海浪的能量,儘管海浪來得十分頻密,但它們卻無法形成適合衝浪的波浪。另一方面頻密的海浪會使得海面變得波瀾,會讓你在划水或等候海浪時花費更多的體力來保持平衡,使得衝浪過程變得困難。
對衝浪活動比較合適的波浪周期為8秒至16秒,若波浪周期少於8秒意味著波浪十分頻密且波瀾,且很難製造合適的衝浪的波浪。若波浪周期大於16秒則意味著波浪擁有十分大的能量,當海浪破碎時造成巨大的衝擊波,對於衝浪者而言十分危險。
1~6秒 | 衝浪周期過短,海面波瀾但難以形成適合衝浪的波浪,多數情況下短周期波浪由海風製造的。 |
6~8秒 | 短周期波浪,不容易形成合適衝浪的波浪,但若是結合離岸風(Off-shore Wind)則可能形成可供衝浪的波浪。 |
8~10秒 | 中等周期波浪,合適的波浪間隔讓能量相對集中到每一波浪,容易形成適合衝浪的波浪。 |
10~16秒 | 長周期波浪,一般是由洋流形成的海浪,海浪能量集中,十分容易形成合適衝浪。這是衝浪者心目中最優質的波浪周期。 |
16秒以上 | 超長周期波浪,每一波海浪都伴隨著巨大的能量,是極限衝浪選手的摯愛,但對於休閑衝浪者而言,巨大能量的衝擊可能會造成危險。 |
發佈留言